关于我们

高精炼比模式下钢包渣线镁碳砖的研制及应用

来源:未知 发布时间:2023-12-28 浏览次数: 1 次

    要:对国内某钢厂210 t精炼钢包在高精炼比冶炼模式下的渣线MgO-C砖损毁机制进行了分析。为提高MgO-C砖使用寿命,以97级电熔镁砂颗粒和细粉、鳞片石墨、抗氧化剂和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了wC=14%的镁碳砖。研究以不同量(质量分数分别为03%6%)的富镁尖晶石微粉等量替代电熔镁砂细粉对试样物理性能、抗氧化性、抗渣性等的影响。结果表明:与未添加富镁尖晶石微粉试样相比,添加3%w)富镁尖晶石微粉时,试样的力学性能、抗氧化性能和高温抗折强度都有明显提升,线膨胀率有一定下降;但随着富镁尖晶石微粉含量增加至6%w),试样的综合性能呈现下降趋势。将加入3%w)富镁尖晶石微粉的镁碳砖应用在钢包渣线上,在高精炼比冶炼工况条件下,镁碳砖馒头状和竖缝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。

镁碳砖以其优异的抗热震性、抗渣侵蚀和渗透性等而被广泛应用于钢包渣线部位。近年来,随着洁净钢和高品质钢种冶炼的需求,以及国内钢厂推行低铁耗、大废钢比的冶炼模式,导致钢包炉外精炼(LFRH等处理方式)比例大幅度上升。尤其是近年来钢水冶炼过程中废钢比例增加,大幅度降低了钢水温度。为了达到钢种冶炼要求,钢包LF加热精炼时间长,处理强度大,且在精炼过程中熔渣和钢水在钢包内的翻滚加剧,从而对渣线镁碳砖的耐冲刷、热膨胀性、抗侵蚀性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[1,2,3,4,5,6,7,8]

精炼钢包渣线镁碳砖使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:侵蚀熔损、馒头状熔损、横缝或竖缝、结构性剥落等。在本文中,通过分析国内某钢厂精炼钢包渣线镁碳砖的损毁机制,在碳含量(w)为14%的镁碳砖中引入不同含量的富镁尖晶石微粉,研究其对镁碳砖的物理性能、抗氧化性、抗渣性及高温热膨胀性能的影响,为解决镁碳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。

1 高精炼比模式下镁碳砖损毁机制

以国内某钢厂210 t精炼钢包为例,采用高精炼比冶炼模式,LFRH平均比例分别在60%30%以上,其中LF加热时间长,处理强度大,同时钢水中游离氧含量较高。该钢包渣线镁碳砖小修下线后存在馒头状和竖缝现象,砖缝处凹陷深度最高达到3040 mm

钢包精炼后钢渣的主要化学组成(w)为:CaO 55.54%Al2O3 29.13%SiO2 7.82%MgO 5.40%Fe2O3 1.00%MnO2 0.24%。可以看出,钢渣主要化学成分为CaOAl2O3,其质量比为1.91,其次还含有相对较低含量的SiO2MgO。从CaO-Al2O3-SiO2三元相图[9]可知,在此渣系中容易形成低熔点钙铝酸盐复合物,如C12A7CAS2等,产生较大膨胀,使热态下砖缝与砖缝之间的热应力增大,从而加剧对渣线镁碳砖的侵蚀和渗透。

1为用后镁碳砖热端面的SEM照片。可以看出,镁碳砖热端面表面存在渣反应渗透层,其后存在碳氧化层,厚度为500 μm左右。原砖层中鳞片石墨氧化不明显,金属抗氧化剂全部发生反应,在基质中原位形成尖晶石相,产生膨胀,并伴随有孔洞形成,导致镁碳砖基质内部结构疏松,降低其抗氧化性和抗渣渗透性。

用后镁碳砖热端面的SEM照片   

1—反应渗透层;2—氧化层;3—原砖层;4—电熔镁砂;5—鳞片石墨;6—原位尖晶石相。

2 试验

2.1 原料

试验的主要原料为:97级电熔镁砂,wMgO>97.00%,粒度为5~33~1≤1≤0.088 mm;鳞片石墨,wC>94.00%,粒度为≤0.147≤0.088 mm;采用烧结法工艺自制富镁尖晶石微粉(化学组成、物相组成及粒度见表1);抗氧化剂(Al+Si粉,粒度为≤0.088 mmwAl)和wSi)均>97.00%)和液态酚醛树脂结合剂。

富镁尖晶石微粉的化学组成、物相组成及粒度 

2.2 试样制备

2示出了镁碳砖试样配比。按表2配料,依次将骨料、酚醛树脂、鳞片石墨、细粉(微粉)加入湿碾机中,混练40~50 min后,在500 kN摩擦压力机上压制成230 mm×114 mm×65 mm的标砖试样,在隧道窑中于180 ℃保温10 h进行固化。冷却后切割成Φ50 mm×50 mm50 mm×50 mm×50 mmΦ10 mm×50 mm25 mm×25 mm×125 mm的试样以及外形尺寸为70 mm×70 mm、孔芯尺寸为Φ40 mm×40 mm的坩埚试样,于110 ℃干燥24 h,再在埋焦炭气氛中分别经1 000 1 600 ℃保温3 h,然后自然冷却。

2.3 性能检测

GB/T 2997⎯2000检测试样烘后和热处理后的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,按GB/T 5072⎯2008检测试样烘后和热处理后的常温耐压强度,按GB/T 5988⎯2007检测试样热处理后的加热永久线变化率,按GB/T 3002⎯2017检测试样热处理后在埋炭(焦炭)气氛下于1 400 ℃保温0.5 h的高温抗折强度。

将尺寸为50 mm×50 mm×50 mm的烘干后试样在电炉中以4 ℃·min-1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分别升高至1 000 1 600 ℃并保温3 h,冷却后测量试样的质量损失率和试样剖面的氧化层深度,以表征试样的抗氧化性能。

60 g自配渣(化学组成同钢渣)装入干燥后坩埚试样中,于1 600 ℃热处理3 h后,沿坩埚内孔中心轴切开,以渣侵蚀深度和宽度表征试样的抗渣性能。

在还原气氛中,采用升温速率为5 ℃·min-1条件下,测试烘干后的试样从室温上升至1500 ℃过程中的高温线膨胀性能。

3 结果与分析

3.1 常规物理性能

3示出了试样的常规物理性能。可以看出:对于烘干后试样,与试样J相比,试样J1J2显气孔率略低,体积密度略高,耐压强度较为接近。对于1 000 1 600 ℃埋炭热处理后试样,试样J1J2的显气孔率相对试样J的仍略低,体积密度略高,常温耐压强度明显升高,且试样J1J2的常温耐压强度相差不大。经1 000 1 600 ℃热处理后,试样J1的线变化率最小;同时,试样J1的高温抗折强度最高。这是因为在镁碳砖中引入富镁尖晶石微粉,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致密度从而增强其强度。当富镁尖晶石加入量(w)为3%时,试样的膨胀率减小,强度增大,随着加入量增加至6%w),试样的膨胀率增大,强度呈现下降趋势。

试样的常规物理性能 

3.2 抗氧化性能

试样经抗氧化试验后的质量损失率和氧化层厚度见表4。可以看出:经1 000 1 600 ℃热处理后,试样J质量损失率和氧化层厚度最大,试样J1质量损失率和氧化层厚度最小,说明引入富镁尖晶石能促进材料基质烧结,从而改善其高温抗氧化性。

3.3 抗渣性能

2示出了抗渣试验后坩埚试样的剖面照片。可以看出:试样JJ1J2抗渣试验后的侵蚀深度分别为0.60.40.4 mm,侵蚀宽度分别为1.41.11.3 mm,试样的抗渣性比较接近。

坩埚试样抗渣试验后剖面照片  

3.4 高温线膨胀性能

烘干后试样在还原气氛下从室温上升至1 500 ℃时的高温线膨胀率如图3所示。可以看出,与试样J1相比,试样J2J3的高温线膨胀率要相对略小。

试样从室温上升至1 500 ℃的高温线膨胀率   

3.5 分析讨论

在镁碳砖中采用富镁尖晶石微粉替代镁砂细粉,可以起到以下效果:1)微米级富镁尖晶石粉能够改善材料基质内填充效果,提高其致密度和常规物理性能;2)富镁尖晶石微粉反应活性较高,能改善基质烧结性能,抵消部分材料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膨胀,从而降低其高温膨胀率,提高高温抗氧化性;3)富镁尖晶石微粉在某种程度上能隔离金属抗氧化剂与镁砂细粉,减小材料使用过程中生成二次尖晶石、橄榄石等陶瓷相引起的剧烈反应膨胀。当富镁尖晶石微粉加入量(w)从3%增加至6%时,推测材料基质内部出现局部团聚,导致材料性能下降。

4 应用

将加入3%w)镁铝尖晶石细粉的镁碳砖应用于国内多家大型钢厂钢包上,效果良好。例如,A钢厂250 t钢包(主要冶炼硅钢、汽车板、镀锡板等)渣线镁碳砖的平均使用寿命由原来的80~85炉次提升至85~90炉次;在高精炼比冶炼工况条件下,LF精炼比例在60%以上,B钢厂210 t钢包(主要冶炼低碳钢、普碳钢、锅炉钢、低合金钢等)渣线镁碳砖使用寿命由原先的85~90炉次提升至90~95炉次。此外,镁碳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馒头状和竖缝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,大修下线后外观平整,大幅度提高了钢包运行的安全性。

5 结论

1) 在镁碳砖中添加富镁尖晶石微粉能改善材料基质内填充效果,提高材料致密度和强度,降低其加热永久线变化和高温线膨胀率。当富镁尖晶石微粉的加入量为3%w)时,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。

2) 将加入3%w)富镁尖晶石微粉的镁碳砖应用在钢包渣线上,在高精炼比冶炼工况条件下,镁碳砖馒头状和竖缝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,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。



上一篇:MgO-ZrO2质耐火材料研究进展

下一篇:没有了